
欢度双节,尽享美食!也请关注您的食道健康!
发布日期:2025-10-13
图片来源于网络
国庆中秋,团圆宴、朋友聚,美食当前,其乐融融。但在大快朵颐之时,那个默默承载所有美味的食道,它的健康你关注过吗?当轻微的异物感或胸骨后不适来袭,别总让“上火”来背锅,这或许是食道在对你诉说它的负担。
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,早期发现是决胜关键。
食管癌,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。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位居前列,尤其在河南、河北、山西等地区,负担更为沉重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食管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,甚至毫无症状;当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、持续疼痛、消瘦等症状时,病情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,治疗效果大打折扣,预后也相对较差。
数据来源:根据国内权威肿瘤登记数据整理
数据直观显示,早期食管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%以上,而晚期则骤降至10%以下。早筛早诊,是决定预后的关键。
谁是食管癌的“目标人群”?
了解高危因素,是有效防护的第一步。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,就需要格外关注食管健康。
●年龄因素:40岁以上,风险随年龄增加而上升。
●家族遗传: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显著增高。
●生活习惯:长期吸烟、重度饮酒、喜食烫食、爱吃腌制和熏制食物。
●地域背景:来自食管癌高发地区。
●已有食管疾病:如Barrett食管、食管炎、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。
传统筛查方式虽有效,但存在“门槛”。
目前,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“金标准”,它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,并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。
然而,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,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专业医生,且部分人群会感到不适或存在恐惧心理,这导致许多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依从性不高,错过了早诊早治的宝贵时机。
科技守护健康:早期发现的“新窗口”已被打开
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医学界对癌症的早期识别能力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。科学家发现,在癌症发生的极早期,甚至在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病变之前,细胞层面就已经发生特定的、可检测的变化。
其中,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标志物,就像安装在细胞基因上的“开关”,它的异常(高甲基化)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。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特定基因的甲基化状态,就能在症状出现前,灵敏地捕捉到癌变的蛛丝马迹。
这种基于食管脱落细胞的无创检测技术,为食管癌的早期风险预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户。它具备无创、便捷、可及性高的特点,为那些抗拒或不适应立即进行胃镜检查的高风险人群,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初步评估选项,有助于提升整体筛查率,将防线大幅前移。
守护食管健康,我们可以这样做:
1. 改善生活方式:戒烟限酒,避免烫食,少吃腌制食物,多吃新鲜蔬果。
2. 关注身体信号:一旦出现持续的吞咽不适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3. 高危人群,主动筛查:符合高危因素的人群,应建立定期筛查的意识,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案。
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应对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大多数癌症最有效的手段。关注食管健康,就是为我们的生命通道加上一道坚实的安全锁。